2011年我國快遞行業將轉型升級
隨著電子商務的訊猛發展,我國的網絡購物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購物常態,從中受益的除了買賣雙方外,也包括快遞物流企業。據統計,2010年全國網上購物銷售額將超過5000億元,約占社會商品零售額的3%。網上購物中,75%的交易商品通過實物遞送。在享受網絡購物帶來的業務增長的同時,快遞企業也面臨著投訴上升、網商壓價、競爭對手增多的問題?爝f行業轉型升級顯得更加迫切。
春節臨近,多家電子商務網站展開了各式各樣的打折促銷活動。網購“春運”成為全國快遞物流業面對的一輪大考。據統計,近兩月來快遞行業投訴劇增至7200宗,同比上升超過四成,且隨著春節網購熱度增加還有上升趨勢。在已經收到的7200宗投訴中,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涉及延誤晚點、服務態度差、服務電話難接通等。“速度慢”成了消費者最不滿意的問題。
“2010年10月以來,申通快遞迎來了快遞業務量井噴行情,每天的快件量達210多萬件,比上年同期增加35%。”申通快遞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,為了應對這一狀況,他們不得不在部分地區“適當增加快件派送費”。除申通外,記者采訪的幾家快遞公司都表示,業務量放大的態勢十分明顯,其中,順豐和圓通均表示增長量在三分之一以上。圓通快遞北京公司一位經理表示,目前北京總公司確實出現“爆倉”的現象,但這是分區域的。一些商戶反映說,業務能力參差不齊的問題在整個快遞行業普遍存在,管理能力、業務能力和服務態度都參差不齊,同樣一家公司在不同地區的分公司也有這種情況。
“快遞企業為了快速擴張,很多地方都承包給私人,通過加盟的形式開展業務,普遍存在區域差異,員工素質也良莠不齊。”一位業內人士表示,快遞公司給各個區域加盟公司的利潤分成不一樣,導致各地員工數量和工資都不一樣。“近一段時期出現的壓貨現象反映了快遞企業的配送渠道不完善,快遞公司配送基礎設施滯后等問題。”業內專家指出,快遞公司在城鄉之間、東部發達城市與西部城市之間的布局不合理,配送網絡建設配套性不強,與各地路網以及綜合運輸體系的關聯性差,快遞配送服務能力與效率整體比較弱,這使快遞公司服務質量難以滿足需求。
與國外快遞公司不同,我國快遞公司的大部分訂單源自于電子商務。“目前相關部門針對電子商務快遞業的行業性法律、法規很少。”分析人士表示,法律法規滯后也是快遞業問題重重的原因之一。此外,國內快遞行業在信息化、科技化的運用上也遠遠不夠。對我國快遞企業來說,硬件的跨越比較容易實現,但提高企業軟件水平則很艱難?爝f運營核心的競爭力是人,但員工也是思想最難統一、認識最難一致、行為最難規范的管理對象。
商務部此前發布指導意見,提出到“十二五”期末,力爭網絡購物交易額占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提高到5%以上。下一階段,社會生產模式、消費模式、流通模式的轉變,都將為快遞服務帶來新的機遇,快遞服務在支撐和服務電子商務發展的過程中,空間、潛力巨大,這是未來5年的一個巨大商機,將推動快遞行業轉型升級。
日前,國家郵政局公布了2010年快遞業務的統計數據。統計顯示,2010年國內快遞業務收入完成573億元,快遞業務量完成24億件,分別是“十五”末的250%和300%。不過,快遞行業目前粗放式的發展與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還不相適應。國家郵政局提出,“十二五”期間郵政行業要構建“便捷高效、競爭有序、技術先進、服務優質”的快遞服務體系,打造快遞競爭新優勢。
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目前國家郵政局正在著手制定相關規定,希望能在今年一季度出臺相關操作規范。該負責人介紹,國家郵政局搜集整理了外資、國有、民營三類快遞企業的公司規定,把這些規定對比、研究后,將制定出一個相對平衡的快遞企業服務規范。今年,國家郵政局還將加大對快遞行業的監管力度,邀請第三方中介機構進行時限測試,杜絕“快遞不快”的情況。 |